Friday, November 24, 2006

蘇打綠的小情歌與台灣動畫

台灣樂團蘇打綠的<小情歌>MV

黑白線條簡潔而流麗的動畫,既是可愛Kidult式的漫畫,也帶那麼一點點中國水墨畫風,墨水在白牆上伸延出的是無限的幻想可能性

看得多鄺盛黃中平等大場景多特效的MV後,偶爾看到這樣一個清新的MV還真令人心曠神怡

Youtube的簡介上說這是一個額外細修版,因為趕不上時間而沒能在電視播放,若這是真的話,則Youtube除了是各大唱片公司用作上載MV、未刪剪以致禁播片段作宣傳的平台外,還是那麼一個小園地,留給用心製作人顯示他們作品,讓人發挖卸下商業糖衣包裝以後作品真正面貌的樂趣

看看製作小情歌的幕後班底

詞曲/ 吳青峰
導演/ 陳奕仁
插畫/ 涂皓欽
動畫/ 全明遠 楊孟儒 林開祥 蕭勝文

加色雜記裏,看到插畫師涂皓欽的作品連結,有延續<小情歌>的大刺刺black on white,也有一系列畫得較細膩的人物圖,都很有個人風格

涂皓欽

動畫的其中一個動畫師全明遠更曾有作品入圍ACM SIGGRAPH電腦動畫展。這個作品Cubic Tragedy相當過癮,講述被3D繪圖製作出來的女主角怎樣用工具想讓自己的臉變得更平滑一點,卻弄巧反拙毀了容,短短3:27的片子還有個出人意表的結局。若要深入研究的話,或許還可提出這動畫怎樣言簡意賅地諷刺了現代人受物質社會文化影響,但即使單看故事內容,也已經很夠high的了!

Tuesday, November 21, 2006

何時才能再穿501?

做碩士生其實也不是很好吃好住的生活,做一個窮酸留學生,怎麼會變肥?

因胖了而穿不上牛仔褲的事,已從隔壁日本鄰居告訴我的自嘲式笑話變成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從來自己都沒有多少體重上的煩惱,房裏也沒有磅給我作定期觀察,但也許是今年很穏定勤快地自己造飯,肚上的確像漸漸的多出一個環,不過沒有磅我就一直裝作沒看見。直到一天,趕著上課的一天,跟隨了我3年的501成為我最忠心和老實的僕人……

這條本來就有點緊的牛仔褲,當我某天穿起時竟然褲頭間還有一大截才扣得上鈕,於是我出盡力把肚子縮起來,用了多個角度來扣上最高的那顆鈕扣,怎知第二顆鈕原來比第一顆還要難扣上,一邊看著已快要遲到,一邊還不服氣而和501在角力,最後終於要屈服,卻萬萬沒想到原來解鈕扣一點都沒有比扣上容易,到終於把牛仔褲取下,不止遲到,還令我臉紅耳熱……

於是,我恨心把這牛仔褲丟到衣櫃一角,決定要跑步和節食,下次再穿時必要穿得下它。過了大概一個星期,我覺得己頗有成績,看到肚上的那圈肉慢慢小了,但今天,簡直就是前功盡廢的一天。首先,因為下過大雨所以取消了跑步的環節,而當我看著濕漉漉的跑道時,除了因取消既定計劃的失望外,我還隱隱感到心底那另一個我的一絲微笑…多麼evil的一個笑呀! 其實在很多不同的處境,這個隱隱然的、短暫的、不實在的笑便有那麼一刹那從心底裏要浮到嘴角上,或許這就是我內心經常出現的自我和自我期許之間的掙扎吧… (扯得很遠)

另外,今天那驚人的食物份量也另我前功盡廢。為自己造的飯我卻永遠算不盡份量,心知做多了便騙自己說可以分兩餐吃而最後我卻總把它們都吃光,如果你看到我的飯碗有多大而飯有多滿的話,我想你都會嚇得呆呆。總而言之,那碗盛得滿滿的飯現在全都在我肚裏,這個晚上我拿了我的501當磅子作檢查,一如所料,鈕扣和扣門之間仍然有「這麼近 那麼遠」一段距離,我仍然在試穿再除下的過程中搞得面紅耳赤…… 仍需努力啊!

Friday, November 17, 2006

死亡魔法

內含大量劇情,未看電影的請不要誤進!!



看電影前後都看到網上不少對死亡魔法的評論,好壞參半,喜歡的認為劇情豐富而結局出人意表;但不少影評卻覺得此片故弄玄虛而解釋牽強,而我看後也不禁對這個本來可以拍得好很多的電影感到失望。

這電影主幹就是兩個魔術師的對立,兩個年輕的魔術師都沈迷鑽研新魔術,不惜犠牲自己和身邊人,而這純粹是為了魔術這表演藝術還是為了勝過對方,導演沒有明言,但從導演的描寫,Christian Bale所飾演的Borden顯然被塑造為悲劇人物:被指為殺死Angier的妻子但錯不在他、有實力卻因欠缺後台和包裝而潦倒…… 若把他看成真正的藝術家 (對比終日希望用不同手法知道他魔術背後的Angier),電影卻在後半揭露他為了魔術而對家人瞞騙,到Angier表演場地搞破壞…… 描寫得他也走了火入了魔,最終只是Borden的一面鏡子;兩個主角好像欠缺了一個強烈的對比,令電影少了層次感。

電影裏有兩大「謎面」,一就是Borden入獄的真正原因;二就是Borden怎樣變出Transpotted Man的把戲,電影以Angier想拆穿他的戲法來導出懸念,並從一開始就提出用替身這方向;電影下半段因而發展為Angier否定替身的想法而逐步解迷。從導演對Borden的正面描寫中,觀眾也被導向和Angier一樣相信Borden另有變出Transpotted Man的方法;而且觀眾也以一貫看電影「第一個被懷疑的必不會是真正兇手」的邏輯思考,build up了對Transpotted Man的謎底的期望,於是,當後來Borden的替身出場的時侯,這個反而就真的是一個「意想不到」,意想不到整套電影建立的劇力竟在一刻間崩解,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反高潮。不過,若從另一角度想,若電影從沒提出Borden可能是用替身,只到最後電影以揭底牌的姿態道出原來把戲在於有一個替身,也可能會有很多觀眾包括我會很不滿意這沒創意到極的解釋。那或許劇本本身就令導演左右為難,最後在折衷下沒有以「震撼」的方式來揭開謎底,改為從電影中後段便安排替身以一個沒有特別招搖的方式出場。

電影的第一謎面沒有很強,那另一邊廂呢? Angier為了破解魔術,到了美國去,希望依靠科學造出創世魔術,最後以複製機器演出他的版本的Transpotted Man。當大家最後明白原來水缸不是Border用來陷害Angier的工具,而是Angier自己用作替「另一個自己」善後的工具,看得還是很夠心寒,以這一招來和Angier妻子之死作首尾呼應,甚至還有點宿命論的淒美,所以說,這個是比較能給人意想不到效果的謎底。只是,魔術本來就是有解釋的,尤其當電影在前半段告訴了大家很多魔術背後的把戲,就似在確立魔術是依靠掩眼法、錯覺等科學上能解釋的藝術的論調;所以當最後劇本解釋訴諸於「不存在的科學」時,就像把整套戲的主軸從魔術轉到魔幻,令整套電影失去平衡。在美國的那段戲,若是出自添布頓的手還可能會有多少魔幻的趣味,但怎樣說都和其餘部份的戲以致整體格格不入。

回到那好壞參半的評論,我邊寫邊覺得,我和其他認為電影不好看的,其實都是覺得它不夠好看吧,都是愛之深責之切吧!看過Christopher Nolan的Memento和Batman Begins,大家都希望他再帶來我們第一次看Memento的那種震撼,而當這套死亡魔法同樣用上時空交錯的敍事手法,這套顯然是略遜一籌了。但作為Nolan迷,我仍然願意期待他在下一套電影能變出更亮眼的魔法!

Monday, November 13, 2006

失眠夜

失眠了

不為什麼, 我總是久不久便會‘毫無先兆’地睡不著, 別人總愛問:是有心事了吧
但我真想大喊: 我寧可是有心事,最少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眼光光,腦子起碼也有些煩惱的事思考思考。也許是耐性差,翻來覆去幾次後便總忍不住按那小小的電腦開關鍵,真是個大誘惑,在睡不著的黑暗中時,總能想到千百樣在網上可做的東西,以致不堅持去睡便爬出床,開始那惡性循環。其實往往把電腦看著後只是死撐著那雙又累又乾的眼睛在左看看右看看,簡直是最虛耗時間的方法,上過網後更晚睡更遲起,失眠星期就此開始……

睡不著時想到自己知道的關於睡的二三事:

從前學過關於睡眠的sleeping cycle,睡眠有四個階段,概括點說就分淺睡和深睡,一次睡眠內通常包括四至五次階段循環,在深睡階段內,眼球活動會變得活躍,同時也是發夢的時侯,深睡完了也就完了一個循環(這也解釋了為何通常在自然醒的時候都是在夢中醒來)。但睡得不好的時侯,我就老是在發夢,有時侯終於睡得著,但不斷發著劇情豐富的夢,再醒來時看看鐘過了兩小時,感覺就像這兩小時沒有間斷地做著夢,跟不睡一樣累。

一個sleeping cycle完結以後我們才會自然地醒來,而用鬧鐘因為是外來刺激而醒來,若鬧鐘響鬧的時間不是在sleeping cycle結束的時間附近,就等於強行地中止進行中的睡眠,因此會特別不願意醒來,尤其是在深層睡眠時被叫醒,人會特別疲倦而沒有精神。



一些新出的鬧鐘/錶專門解決這個問題。靠著感應你的身體變化,推測你的睡眠階段,鬧鐘會在你睡眠循環結束後喚你起床。預訂起床時間後,她會在前後30分鐘內選擇最適當的時間叫醒你,讓你起床沒有這樣痛苦(但那一次都沒好好把握醒過來的話就會進入所謂的point of no return,因為身體又要進行另一個seeping cycle啦!哈哈)。(去看看那智能鬧鐘)

人家常說睡前熱牛奶一杯會有助入眠,但對我來說為何沒有用?? 為何到現在還是對著電腦,我5個小時後有課啊!>< 還不要忘記睡前的牛奶有多肥…… 我倒是很信賴龍眼水,龍眼靈目,媽媽教我的龍眼乾沖水我是覺得挺有用啦,睡得著也睡得較甜的!

若明晚也睡不著的話這篇便<待續>吧 (那我應希望爛尾吧.. 哈哈)

Saturday, November 11, 2006

我要創作人分類的歌詞搜尋器!

不知道題目有沒有說得明白,但我想要的就是一個以填詞人、作曲人作分類的歌曲/歌詞庫。總以為網上找歌時會支援以作曲人或填詞人來搜尋,但暫時都沒看過(最少在華語歌搜尋沒看到過)。第一次令我強烈地認為網絡上應有這種搜尋器的不是因為誰,就是因為側田,那時的他可不是現在唱著升key再升key的power ballad、有著出道最早而登上紅館銜頭的紅歌手,只是一個在電台節目替古巨基伴唱和伴奏的害羞小子。聽到一個有才華還要唱和音這麼好的聲音,立刻在網上找找他還作過什麼歌,但搜尋效果很不理想,只是零零碎碎地找到他的數首作品,既沒系統也不完整。
說回正題,我認為以創作人造分類的歌曲庫是合情合理甚至是作為對創作人尊重而必要的。平常若只是為了聽音樂時邊看歌詞或想找某首歌的歌詞,以歌手作分類當然是清晰易找直接了當,但當你聽到一首歌,喜歡那歌現的曲風或愛上那篇歌詞,除了找那歌手的其他歌時,或許你會想找那編曲人、填詞人的其他作品,所以這搜尋器還是有實際用途和需要的。平常搜尋書會以作者為分類,找詩也會以詩人作分類,那找歌詞以填詞人作分類也很合理……
曾經有想過自己建一個這樣的資料庫,但礙於技術和時間的問題,不大可能實現。在最近上網時,覺得維基百科可能是較可行的出路。雖然現在加入的華語創作人不多,加入的也沒有一個詳細歷年創作列表(如林夕),但這是一個已有平台、容易建立條目而且可以大眾自由編輯,希望很快可以看到一個成熟的詞曲人分類歌曲資資庫!

補充: 這邊廂打了這篇短文, 卻在幾小時後發現台灣的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查詢系統的網站上就有一個搜尋歌曲的資料庫, 在查詢條件的表演者欄位中, 打入創作人便可以找到作們的作品, 又或打歌手名除了搜尋到他/她的歌外, 也可以搜到他/她為別人創作的歌。雖然這是一個查錄音錄影產品的系統,所以不會找到歌詞,但若想找創作人的其他作品,這個也是不錯的選擇。
連結:http://isrc.ncl.edu.tw/isrchome.htm

Sunday, November 05, 2006

意大利的世外桃源

為了找出罕有疾病和基因的關係, 一班科學家來到意大利一個整條村莊都有血緣關係的地方作研究,卻意外發現這是一個免疫於大型疾病的世外桃源。
在意大利的一個高山上,一個名為Stoccareddo的村莊,村裏97%的人都有著同一個姓氏,因為大家都有著一部份相同基因,於是科學家看準他們來作某些疾病和遺傳機率的研究。但很快科學家便被他們的另一項特質吸引-村莊裏的人異常健康。他們喜歡吃紅肉、喝酒,也有不少人抽煙,患高膽固醇的人口比率甚至比意大利的平均機率高,但他們卻沒有因而而來的問題如心臟病。他們也很少人患糖尿病、癌症等擾人之症,遺傳病在他們之間更是聞所未聞……
這是從英國獨立報看到的一篇報導,當我邊看邊在想像中把那小村莊定格為一個純樸而落後的桃花源時,報導卻說因為村裏提供的工作機會少,很多壯男都會外出工作,回來時帶著技術和資金,使村莊繁榮而現代化……
我不禁在想,他們既健康,卻又沒有陪上擁有現代物質生活的代價,那末他們擁有這些我們看來都是快樂泉源的秘訣是什麼呢?報導在這個問題的答案欄留了個空,除了說或許與他們的文化隔離有關,不知道…… 但也許,往後這村莊能否保持健康而美麗都要繼續與人城市保持一點點的文化距離,最少不要變成我們的渡假勝地或新興旅遊區!

延伸閱讀:http://news.independent.co.uk/europe/article1951288.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