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08, 2008

跟過去11年say Goodbye & Hello的Tanya演唱會


重看Goodbye & Hello專輯的文案,是「用11首歌的時間,審視愛情的野蠻,進化成更好的人。」看完剛過去的Tanya蔡健雅演唱會,想想大概把這句略改,也是演唱會的結語:「用11年的時間,以唱作人的身份進化;音樂會上,用29首歌,審視愛情及創作路上的擇善固執。」

Tanya的出場甚具氣勢,擱下近年知性女歌手的形象,換來爆炸大曲髮和粗黑的眼線,驟看帶點王菲的味道,似是要從外表開始宣示要在那夜當舞台上的diva。唱罷開首的Goodbye & Hello後,Tanya就接連唱出數首較意想不到的早期快歌。不過的確,即使近年以感性療傷系歌手包裝,老歌迷大概不會忘記,銅板悲傷的背面,Tanya散發著的活潑和強烈個性。那些叫人認識Tanya才華的歌,《好無聊》的控訴、《你快走開》的不滿、《好想放假》的坦率、《可以愛你真好》的直接,都喚醒我們對她那與其他華語女歌手不同的初印象。

活潑過後,接來下一幕悲傷的情歌,像是潮汐更退,潮水一下子退得很後很後。Tanya勾撥著結他自彈自唱《跟你借的幸福》和《夜盲症》。雖然她唱這兩首歌不及後來唱至流淚的《空白格》感觸,可是聽她現場才發現,小調曲式的《跟你借的幸福》很有味道,而純粹吉他前奏的《無底洞》又韻味無窮。《路口》,因為是自己很喜歡而又沒想到她會唱的一首,因而感動。接下來的《無底洞》和《記念》,則帶來台下觀眾歡呼叫好的序幕。

Tanya說創作是矛盾的,因創作要面對自己的過去和內心的想法,要透過寫歌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但創作的過程又有療傷的作用,這與范曉萱早幾天在《演》音樂會上的話似乎不謀而合,而又因此兩者都用這次音樂會作審視回顧自己的機會。重唱別人的歌,對Tanya來說,是再創造,是在歌曲上賦予自己的意義。那夜我第一首聽得屏息靜氣的,就是cover Coldplay的《Yellow》,靜謐中慢慢瀉出銀川般的慰藉之音,比專輯裏的感染力還要大得多。創作對Tanya的另一意義,大概是從中穫得的榮耀。過去向她邀歌的歌手著實不少,音樂會上一口氣唱出4首為紅歌手寫的曲,是她給樂迷的驚喜 (莫文蔚的《手》我以前沒聽過英文歌詞demo!),也是在這個她自稱為「畢業禮」的音樂會上,記錄創作為她帶來的自豪。

觀眾站起來聽她唱過《打錯了》後,熱情便沒有退卻過,慢歌打拍子,快歌起舞。觀乎Tanya並沒有說很多刻意帶起氣氛的話,可說歌迷都是因為她的歌聲而連連和應,大概足顯示歌迷「餓」了她的concert多久了。Tanya大概也有點始料不及,看她從意想不到、高興到感動,末段大家的熱情也為音樂會造就了很真摰完滿的落幕。不過,或許香港觀眾,包括我在內,看演唱會都脫不了帶點偶像式的崇拜,以致一旦warm up過後,就如脫韁野馬,做出很多「例牌動作」- 歌曲間隔中不斷呼喊歌手名字,以大大小小的行為期望得到台上的注意和和應;唱慢歌時則合拍地打拍子。不過,如當晚唱的《呼吸》,在鼓都還沒有加入前,觀眾就已在打拍子,感覺反像破壞了本來營造的冰冷恬淡的氣氛。或許往後多看歌手少看歌星,我們都可「進化」成更成熟的歌迷吧!

唱過新專輯裏對她感觸很深的哀愁後,Tanya又唱出在她歌唱事業有代表性的歌,而最後兩次作完結的《True Love》和《Beautiful Love》則令演唱會在party的氣氛下落幕。Goodbye & Hello演唱會,就是這様,快樂和悲傷主題交替起落,如潮汐的漲退般,映照Tanya歌唱生涯的不同階段,也勾起她的歌陪伴我們過的歲月。

P.S. 這次演唱會最不滿意的,其實是那些背後的‘powerpoint’animation,製作粗劣,希望下次會有進步吧!對,我是覺得很快又會有下次的啊!

更多Tanya演唱會報導
Winter-進化成更好的蔡健雅 【Goodbye & Hello Live】後感
長角-Hello等了又等的蔡健雅演唱會
Tags: , , ,

Monday, February 18, 2008

林一峰The Storyteller音樂會,你的感動在哪裏?

  看完林一峰的音樂會,一如往常一樣,在網上延續音樂會氣氛,繼續「後觀嘗滋味」。看到不少歌迷在論壇上的感言,才明白這音樂會的私人性,音樂會本身無疑上乘豐富,但從他第一張專輯開始聽、看過<一期一會>、<馴情記>音樂劇等等的歌迷,音樂會的回憶與感動,與其他相對起來儼如「局外人」的,不能同喻。
  一峰這種民謠歌手的特質,sentimental 幾乎是音樂會的主要元素,而這次刻意做一個很個人的音樂會,處處流露痕跡。觀乎名字The Storyteller,中譯就是「說說自己的故事」。「塗城記」是記載自己身處的香港的故事;「雪糕車」、「紅河邨」是訴說自己童年、成長、屋邨回憶的故事,配以播放在後的屋邨大廈、曾灶財墨寶等香港味道十足的動畫,效果佳且配合他清新的個人特色。當然,更多的是說他最個人、最觸動他內心處的故事,因此如「今天應該更高興」、「重回布拉格」、「遇見+By My Side」等都是回歸基本,一峰一人簡單地掃著結他說他的故事(這數首的編曲其實是否只得較簡單的自彈自唱,其實我已不能肯定,不過正因能讓人留下的只有他的歌聲和結他聲,我相信在說他自己故事的層面已成功)。
  「數三聲」、「活下來」、「時間河」,都是一峰演音樂劇的回憶故事,背後有心思地投射著他以往演出的片段,讓未看過他演出的一睹他舞台上的那一面,更讓看過演出的與他重新分享那些有笑有淚的回憶,而正是他跟歌迷的這種連繫,令這個音樂會只有在這班歌迷心中有與其他人不同的份量。
  「一峰一人一結他」有一句「我喜歡爵士,但民謠更喜歡我」(大意),音樂會上充斥著這種「三角關係」:從前民謠式的歌詞,很多都大幅改頭換面,唱腔上就有不少嘗試點點爵士的風味,有brass的band,也造出了些big band效果。當然,更多的改頭換面都是編曲上的徹底轉變,如一峰所說,剛開始造音樂時,他一人大膽嘗試,不免粗疏,所以在音樂會上嘗試fine tune舊歌,使它們編排更豐富細緻。就如他特別多謝何炳,「未完舞曲」的改變另人驚艷,討論區裏就很多人特別盛讚這首,裏面的strings很有味道,正是何炳功勞。
  每個人覺得The Storyteller音樂會感動的地方,都與他/她跟林一峰和他的音樂的回憶有關,也因此演唱會變得unique,變得獨一無二。在我心中,最觸動我的還是那最後的一首,唱歌前那有意無意勾的chord似曾相識,我暗暗想那否歌會否於壓軸出場。然後,他真的唱出,遇見,叱吒頒獎禮上問「我可唔可以唱寫俾人D歌」既片段還記憶猶新,那天手足無措的青澀也許不復見了;那天唱出的感動也許也只能在頒獎禮上可一不可再,但能親身聽他唱這首歌,也就令我的The Storyteller音樂會圓滿了,因為我找到我的感動。
Tags: , , , ,

Friday, February 01, 2008

4 Queens Live



終於公佈左! 買d買飛!
原來早前國際展貿中心show list 上的Wow Music 音樂會,是指分別4場4個女歌手擔大旗的音樂會.但奇怪活動日誌上出現左4 Queens Live一項,卻仍未刪除Wow Music那項活動,且4 Queens Live3月3日無show,但期仍被Wow租借,不過應該係方便綵排,而非有什麼"神秘"表演吧.. hahah

又: 何超有黃貫中、陳冠希、24味、DJ Be Careful Lee、Hard Pack撐場, 似乎集眾之力量會成為好多人入場原因

音樂會詳情
Tags: , ,

Tuesday, January 29, 2008

發覺自己的一個習性,就是總在鑽進被窩準備睡覺時,文字就會跑出來。閉上眼睛,寫作只是用書面語思考的方式。在睡床以外,寫作,是一步一步犯險而行,是與文字對抗,不是在堆砌詞組,然後又失信心於它們背後的空洞;就是在想那些言語其實是否難於啟齒,幻想那被人看穿的尷尬,舉步難行間手已按著Backspace,看著營幕歸零。

那個在被窩中「駕馭」文字的我,當然從來捨不得走出被窩打字去。於是,很多個晚上,我的文字一顆一顆地掉進夢裏去,就像進了電話線的另一端,那沒人在聽的電話筒;或花樣年華裏柬埔寨的那個小洞。

而誰又敢肯定,那些不是夢囈?
Tags: , ,

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不死傳奇-家驅篇

剛看完不死傳奇家驅的一集,其實與港台十多年前的特輯沒很大分別,畢竟可用的資料片段和訪問都是一樣,不過也是時候作一點經過時代變遷的補充,給後生一代看吧。
我開始發覺現在我看beyond,令我拭淚的已不是家驅的片段和那些熟悉的結他前奏,而是黃貫中的眼神。如他節目所說:「唔好諗啦,做啦,咁至對得住已經唔係到既人。」我覺得這才是家驅想看到延續他的精神。今集看到很多黃貫中那種眼神,其實他的眼神,很早已告別悲傷,只像一個頑童rocker,就像1996年唱海闊天空時,家強唱到泣不成聲,阿Paul鼓勵他繼續唱那一幕。

Tags: , , , ,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黃耀明交換溫柔八達通


黃耀明的交換溫柔
一個專屬香港人的微笑

叱吒20周年紀念八達通卡,找來二十一個單位
看過創作單位的文案,我最愛明哥的了

八達通上除了有黎達達榮畫的手牽手
還有那成為歷史的地鐡票
不可增值,左上角有細洞的那種
粉藍色,是學童票
明哥說用學童票是要代表年青人的精神

他說有關903的人事點滴,2000年為關懷愛滋辦的交換溫柔音樂會
教他最不能忘懷
Tanya唱的Sometimes When We Touch,到今天依然感動
Touch,是觸摸,是接觸,又是感動
八達通與八達通機的觸碰,與手拖手的影象重叠
而touch與八達通'嘟'的一聲,又成就了聲音上的和諧
那晚我也在場
可惜記得王菲的True Colors,卻已對Tanya的印象模糊
在網上嘗試找,找不回了
Tags: , ,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走在永遠的旅程上- 台灣公路電影<練習曲>



練習曲,一個台灣男生騎單車背吉他環島遊的故事。七天裏,從他的眼裏我們看到很多,外國回來的面對爸媽離婚無所適從的青年、在退休前為學生收集海聲做紀念的老師、因老闆工場倒閉領不到體恤金而每月遊行兼遊玩的無助中年婦女、每年誠心向媽祖祈福的居民、充滿自我的藝術塗鴉青年……

被感動的是…?
我羨慕主角被拍MV的導演看中邀約合作的那種受肯定感,羨慕他能和藝術青年完成塗鴉,或許另外的觀眾,又會羨慕主角的其他遭遇,或是村民對他的疼惜,或是跟單車手一起穿越美景的征服感;環島遊本來象徵的就是人生的旅程,主角的遭遇情節,在不同人心裏應該被不同的部份所觸動,「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句主角口中的點眼句,導演希望在不同人心中會帶來不同的詮釋。

不說話的對白
導演陳懷恩在電影裏加入很多人民情懷,也講政治,也講文化,也講保育,也講台灣生態的美麗。不過,電影就是太多訊息落在「講」之上了,而事實上,有什麼話能比導演直接拍出的山巒和海岸更能表達台灣的美麗?大自然的浩瀚,最能令人反思發展和保育的平衡;原居民一張張真誠而有閱歷的臉,最能激起人捍衛傳統文化的心。也正因如此,比起大學助理在喋喋不休談政治和保育,我比較喜歡看那班可憐的婦女為向前僱主抗議而租車,變成上午抗議,下午效遊的苦中作樂;比起聽一個爸爸讀天地一沙鷗的課文,我更喜歡看那些沒有對白只有景色的空鏡。

最喜歡的章節
不肯定知道為什麼主角的第一天旅程放在電影最末交代,不過反正環島和人生,都是一個一個的循環,沒有所謂的始和終。也或許,那是精心的設計,把導演最滿意的放在最後,在胡德夫演奏前的一段,是我最喜歡的一段,那是主角聽雕陶泥像的爺爺講故事。不曉得那爺爺是不是專業演員,但他看著每個自己造的、賦予特別意義的雕像,淡淡地說著他們各自的故事時,那神情深深憾動我心,覺得那是不能「演」出來的神情,或許只有有故事的人才能把閱歷注入那大特寫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