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old and Maude- 那對怪人的生與死
1970年的電影,1970年代啡黃調的DVD封面難免叫人耍手擰頭;右面的宣傳海報還算比較有型
出生富有家庭的Harold,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反迷戀死亡,每天在生死線上踩鋼線,上演不同的假自殺遊戲,出席不同陌生人的葬禮作嗜好; Harold媽媽對著無可救藥的兒子,嘗試請滿口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家輔導他;請他從軍以軍隊控制他;替他安排相親以婚姻改變他,可是每個和他見面的人都只獲得看到Harold的自殘自殺表演而嚇得鷄飛狗走。
同樣愛出席別人葬禮,Maude卻因為熱愛生命。七十九歲的Maude,我行我素,不活在俗世規條下,沒有車牌沒有車,卻總逕自駛走別人的車子,看到植在路邊快要枯死的樹,她要把她轉種到森林裏。電影最美的一幕,是Maude問Harold想變作那一種花,當Harold因為覺得每朵都很想像而面有難色地隨意選一朵,Maude解釋其實她們高矮肥瘦各有不同,指著一朵說I feel that much of the world’s sorrow, comes from people who are this, yet allow themselves to be treated as that. 鏡頭然後拉遠,看著他們所處身的一個遼闊的墓地,油綠色的山坡上盡是一樣的白色墳墓。
Harold和Maude慶祝八十歲生的的那天,才知道原來她打算在當天離開人世,激動的Harold立刻把她送往醫院,救不著。電影最後一場,是一輛從懸崖掉進大海的車,不過,Harold仍站在綠草滿佈的懸崖上,開心地彈著Maude曾教他彈的月琴。
看畢後我懷疑,Harold究竟是真愛上Maude,還是只因遇上的是惟一真心待他,成為他生命啟蒙的恩師?我邊看也不斷邊想,究竟作家在最初設定角色故事時,是先想到二十歲男生和七十九歲老婦的愛情配對,還是本來只是一個將到生命大限的老人教活在虛無的厭世青年抱擁生活的故事,到後來才構思把這樣一對性格態度極端卻又互為對方鏡像的加入愛情元素?我更願意相信電影這麼出色的故事和精彩的橋段裏,他們兩個的愛情只是一個畫龍點睛的配角,把這個探討人生哲學批判現代社會的電影簡化成二十男八十女畸戀的cult classic實在對它太不公平了。
我不能掩飾,其實我是邊看邊怕那面呈死灰白色,眼神時而空洞時而陰森的Harold,也怕那滿佈皺紋,卻仍施脂粉且靈神活現的Maude的臉,可是你又怎能不正視他們坦率表露的感情?即使我傳統以致看到Maude不守法紀時皺眉頭,但又怎不能認同她要體驗、要有批判的精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